作者简介:
曾天山,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唐以志🃏,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产教合作处处长,研究员🛻;
汤霓🚴♂️,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宋阳💁♀️👨🏼🎨,威海职业沐鸣2,讲师🐘。
经过14年的发展,作为“校—省—国家”三级联动的全国性赛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已成为广大职业院校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运用数字技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重要部署,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在系统总结既往办赛经验的基础上,扎实推动赛事方案求新🕷、参赛作品创新🧚🏿、赛事组织革新🥒、赛事局面出新,以其全新的特点、亮点、风貌和气象,生动诠释了我国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和活力🧜🏽♂️,也为未来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赛事方案的新特点
教学能力大赛是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风向标,反映、折射和体现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技术、新趋势。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突出教学标准落实等重要任务✍🏿,改革创新了比赛的形式和内容。
(一)持续要求落实教学标准
2022年9月,教育部公布《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2023年的比赛方案及时吸纳最新要求,引导职业院校依据新版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全面修(制)订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定位,更新课程体系,加强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教育👷🏻,按要求组织实习实训🧳。特别强调实习实训要落实《职业沐鸣2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2023年的比赛方案还进一步细化提交《教材选用说明》的具体要求🩲,以促进教材管理政策规定在各地各校真正落地🔋,倡导职业院校首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类获奖教材👩🏿🌾、首批中等职业沐鸣2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以及最新思政课国家统编教材等。
(二)更多关注平时教学情况
2023年的比赛要求参赛教师提交其平时的教学计划、教案、课堂实录等材料,以全面了解他们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在评价标准方面🪦,不仅关注比赛现场的表现,更看重参赛教师的平时教学成果,对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看其是否能够反映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进一步凸显信息技术在一线教学中的应用,比赛明确教学内容要“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鼓励“利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及接入该平台的其他平台开展实际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开展学习行为的精准分析”,在答辩题中专门增设“教师数字素养”方面的问题。
(三)引导扩大参与比赛广度
2023年的比赛大幅扩大了对参赛教学团队的报名限制,不仅限定近2年已参加比赛的教师(无论获奖与否)不能报名参赛📉,而且对其所在沐鸣2也提出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大类的限制条件。同时,参赛教学团队的人数也由以往“2~4人”提高到“3~4人”👨🦲👃;并且要求每人都需提交1学时的课堂教学视频。在决赛阶段🧛♀️,自选抽定教案中的内容不得重复初赛视频内容,课堂教学展示的授课教师与教学实施报告的汇报教师不能重复,面对4个问题,每人至少独立回答1题。所有这些调整举措📯,为更多的院校和教师创造了跻身全国赛场展示风采的机会。
二、赛事局面的新气象
2023年的比赛是近年来面向职业教育教师举办的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赛事活动,“校—省—国家”三级赛事联动🐿,校级比赛作为基础层次,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为省级和国家级比赛输送优秀选手;省级比赛汇聚各校精英👪,通过对选手的比赛表现进行评估和奖励,为全省的职业教育树立了标杆;国家比赛则是高手竞技,是对我国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全面展示和检阅🪜。
(一)三级比赛一体联动
1.校级比赛基础扎实,覆盖面更广
举办校级比赛的职业院校共5714所🧫,参赛队总数6万余支👩🏿🦳,参赛教师共20.6万人🤧,参赛规模远超往年。福建高职、广东高职、湖南高职🙎🏼🥅、吉林高职⚙️♿、辽宁高职、宁夏高职、青岛中职👨👨👦💁🏻♀️、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中高职院校实现校赛100%覆盖。校赛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覆盖体现了各地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决心和努力(图1)。
2.省级比赛择优选拔🌐,示范性更强
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组织了省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赛队总数1.8万支、参赛教师6.8万人,比前几年分别增加2000多支参赛队、10000多名参赛教师ℹ️。省级比赛设定一套严谨的评分标准和评价体系😧,通过选拔机制,吸引了各校的优秀教师参赛,他们的参赛表现将对其他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其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图2)。
3.全国比赛高手比拼🌾,影响力更大
784所院校或单位派出908个教学团队、3586位教师报名参加全国比赛,除天津、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大连🦇🐦、厦门📎、深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中职,云南高职🤸🏽♂️,以及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的中高职外,均足额参赛。全国比赛作为职业教育教师比赛的最高级别赛事🏖,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顶流教师🍍,他们代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高水平☝🏿。通过高手之间的竞技☁️,不仅展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也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质量的信心💁🏿♀️。全国比赛既是对我国职业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引领示范(图3🙅、4)。
各中职代表队共报名作品504件🤣,参赛率占全部531个名额的94.92%。高职代表队共报名作品404件🧖🏼,参赛率占全部416个名额的97.12%🕟👩🏿🚒。
(二)参赛团队构成多元
1.男女比例
2023年教学能力比赛3586名参赛人员中🏌🏼,男性1103人,占比30.76%;女性2483人🚠,占比69.24%。自2019年起,参赛人员男女教师比例稳定在1∶2左右(图5)📭。女性参赛者明显多于男性参赛者,且这种性别比例的差异在过去的几年中保持相对稳定🎟,这反映了职业教育领域内教师性别结构的特点👲🏽🧑🧒🧒。
2.年龄分布
参赛人员中,31~35岁年龄段人数最多👋🏻👨🏻,有1058人,占比29%;参赛人员平均年龄37岁❕🛳,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5岁(图6)🧑🏻🏫。与2019—2022年的数据相比,2023年35岁以下年轻教师较多(图7)🐷。从数据上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的参赛者🍥,其中31~35岁年龄段尤为突出❗️。同时,2023年的比赛吸引了更多的年轻教师参与,这反映了参赛条件的变化促使教学能力比赛成为更多人才涌现的大舞台⇢📂。
3.教龄分布
参赛人员中,教龄6~10年的教师占比最多,1015人🧛🏽♂️,占比28.3%(图8)。平均教龄为11.8年🛞,与2022年的数据相比,平均教龄略有下降(图9)♌️💁♀️。数据表明🧛♂️🗃,具有6~10年教龄的教师是最主要的参赛群体🧛🏻♂️,这可能反映了这个阶段的教师既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又有持续提升自我和参与比赛的热情。同时,今年的平均教龄有所下降,这反映了更多的年轻教师参与到比赛中来🕸,赛事吸引了更多刚入职不久但富有潜力的新教师。
4.学历分布
参赛人员中,大专及以下21人(占比0.59%)、本科1857人(占比51.78%)🏍;硕士1596人(占比44.51%)🧑🏻🌾、博士112人(占比3.12%)(图10)🕹。与2019—2022年的数据相比,参赛人员学历分布情况基本类似(图11)🤘🧝🏻♀️。数据表明🧖🏼,本科和硕士学历的教师是主要的参赛群体🥎💇🏼♂️,这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同时,博士学历的教师虽然数量较少,但也占一定比例🆓,说明高学历教师也参与到此类比赛中来。整体来看,这种学历分布状况与以往数据相似,显示出赛事对各学历层次教师的持续吸引力。
5.职称分布
参赛人员中,中级职称人数占比最多❤️🔥,1641人(占比45.76%)(图12)👷。与2022年的数据相比,职称分布变化不大(图13)。数据表明🖖🏽,中级职称的教师是主要的参赛群体,这反映了中级职称教师对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参加此类比赛的积极性较高。同时⚒,2023年的职称分布情况与2019—2022年相似,说明该赛事持续吸引了各职称层次的教师参与,且这种分布格局保持稳定🛤。
6.职务分布
参赛人员中,校领导56名(占比1.56%),系部(分院)负责人295名(占比8.23%)🆎,教研室负责人561名(占比15.64%)🫚,普通教师2674人(占比74.57%)(图14)。与往年对比职务分布情况基本类似🌜,教学一线教师仍为主力军(图15)🦯🧑🏽🚀。数据表明🦸🏻♂️,普通教师是主要的参赛群体,这反映出教学一线的教师对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参加此类比赛的积极性较高。同时,校领导、系部(分院)负责人和教研室负责人的参与也反映了沐鸣2管理层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注和支持🤎💇🏿♂️。
7.职业资格
参赛人员中,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有326人,占比9%🟢🫧,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1475人,占比41%(图16)🤽🏻🫏。数据显示,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反映出参赛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较高,并且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𓀇🙅♂️,这也体现了赛事对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获奖呈现区域差异
1.入围情况呈现明显的地域性
从决赛入围情况来看,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省份对教学能力比赛的重视程度高🐪,推进力度大,入围作品多,如重庆市🧔🏻、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四川省的作品入围率达半数以上,其中重庆的入围率最高,达88.89%。从地域上分析,东部地区一如既往地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其参赛选手和团队的卓越表现体现了该地区的深厚底蕴和持续发展。相比之下🩸,中部地区的表现稍显弱势🧔♂️。值得关注的是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等地,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和改革成效显著,使得他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2.获奖情况呈现显著的差异性
比赛经网络初评和现场决赛,共产生一等奖98个,二等奖180个,三等奖266个,总获奖作品544个🟪,总获奖率59.91%。37支代表队中有23支代表队超过半数参赛作品获得奖项,其中重庆市、浙江省、四川省的获奖率达90%以上(图17)🧾。数据表明,全国比赛的竞争较为激烈🙈,但总体上大多数参赛作品能够获得奖项👨🏽🎤,反映出参赛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较高。同时🙆🏿♀️,重庆市🎐🍈、浙江省和四川省的高获奖率也体现了这些地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突出表现。全国784所参赛院校中,有499所院校获得奖项。其中金华职业技术沐鸣2、陕西能源职业技术沐鸣2等12所院校获得3个及以上奖项(表1)。
三🧔🏽♀️、参赛作品的新风貌
2023年的比赛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到教学反思,每一个环节都呈现出创新与活力。在教学内容方面,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感和实践性;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问题驱动、情境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态度🌁;在教学反思方面,坚持教学相长🍛,共同探讨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一)教学内容强调岗位要求🖊,突出应用场景,遵循认知规律
一是公共基础课程紧扣课标,融通专业应用场景,在目标上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内容上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如福建代表队的中职数学“三角函数”教学团队,突出图形直观感受🧜♀️,重视概念和公式的学习,优化后的数学知识更具科学性和逻辑性🧎🏻♂️𓀐,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二是专业课程吸纳最新内容,对接职业岗位要求,体现专业升级、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如河北代表队的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动车组制动系统综合故障处理”参赛内容,落实“岗课赛证”育人机制,“岗”对接“随车机械师”等岗位需求👃,序化教学模块,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证”引入轨道交通电气设备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中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书证融通🐬💒。三是结合院校实际、参考教材、遵循认知规律🙌🏿,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如天津代表队高职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视觉特效创作”教学内容,基于数字特效师岗位工作流程👺,形成“关系平行、难度进阶”的四个模块🙌🏻,数字特效技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难度依次进阶。参赛内容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载体♘,将传统文化转换为数字文创产品,教学过程按照数字特效师岗位工作流程的前期🧘♂️、中期、后期输出🎰。
(二)教学设计强调模式创新📚🧽,学习利用资源❤️,贯通思政要素
一是创新教学模式,方式方法贴切恰当。公共基础课根据学科特点选用恰当的教法学法👳,专业课程鼓励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境化教学,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如重庆代表队的“新能源汽车交流充电系统检修”参赛内容👶,对接企业真实工作流程,构建能力进阶的“PDCA双循环”教学模式,逐级提高学生设计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二是关注分层要求,学习资源准备充分✊。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如浙江代表队的“国韵茶服创意设计制作”参赛内容,借助锐取可视化移动实训系统🥣,开展过程性实训记录🤽🏻,同时有效解决教师操作演示学生围观教学的弊端。三是融入课程思政,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如重庆代表队的“人工智能初步”参赛内容,将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重点🐟🧑🏽🦳,在教学中突出“价值观”教育,在育知育德中⛹🏻,外引“中国AI发展”“人脸识别训练”等学科要点,内联“爱国”“奉献”等核心观点🤣🥬,引导学生实现价值观认知认同向践行践诺转变,塑价值观点🔻、守行业伦理🤸、遵职业规范𓀌、担社会责任👵🏽。
(三)教学实施强化校企合作,突出因材施教,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强化校企合作,创设实用教学环境🔘。对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场景,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推动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如浙江代表队的“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参赛内容🚶🏻➡️🤾🏿♂️,由沐鸣2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带领学生在田间课堂真场景中开展教学。在作业实施情境中🧖🏼,先通过虚拟仿真模拟飞防作业,熟悉作业模式👨🏼🦳,掌握飞行技巧,然后在校企双师带领下通过真机实操完成飞防作业,培养学生精准飞防的职业能力。二是突出因材施教💩,体现学生中心理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针对学生特点🤷🏽♀️,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运用有效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学习成效🅾️。如江西代表队的“交流特高压站GIS试验与智能诊断”参赛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实施教学。教师导出GIS开关气室温度异常升高问题,借助找茬游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明晰测试流程。三是有效教学策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参赛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开展师生、生生互动⛹🏻👩🏿🍳,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如,江苏代表队的“高铁传动部件制造产线智能监测系统开发”参赛内容,依托“无边界”平台和“三条线”矩阵开展教学,解决工业互联网知行难的问题🧏♀️。借助“虚拟产线”“真实产线”引导学生虚实衔接完成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产线关键设备联网部署(接联)。通过小组汇报🤲🏻🍉、互评❤️🔥,调试优化产线设备的联网搭建(优联)。
(四)教学评价注重标准建构,应用信息技术,分析结果运用
一是教学评价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结合课程特点创新评价体系。如四川代表队的“地铁盾构区间施工”参赛内容🥯,借助盾构模拟器、扫描机器人、虚拟仿真平台,以及系统采集和人工采集🍺,构建数字化全过程综合评价体系。二是教师积极尝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如山东代表队的“‘时空巡游:探寻黄河文化’VR交互设计”参赛内容,以成果为导向构建了“三方参与💻、4D关联👩🏼🎨、五层考核、成长感知”的综合评价体系形成资源数量、综评质量🙅🏽♂️🐺、成长变量图谱。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全过程信息采集,基于教与学行为数据和检测评价数据📍,精准掌握学情以及目标达成情况👨🏿🦳,及时做出教学调整。如新疆代表队的“汽车车身装潢”参赛内容⏯,借助智慧职教、智能评价系统🛄、虚拟仿真软件、学生素质拓展采集系统等平台系统进行全过程数据采集👩🏻🦽。
(五)教学反思聚焦目标达成🤲🏻,拓展素质素养,提升教研水平
一是反思学生的学习成效,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内蒙古代表队的“院前急救”参赛内容,“护理之星”教学效果观测平台显示: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全部通过,技能考核优秀率达100%,学生“敢救率”达91%,学生“热爱生命,护佑生命”的价值观形成,三维目标全面达成。二是比赛强调对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并把教师数字素养列入答辩问题🚵🏻。如厦门代表队的“白酒的抽样与检测”参赛内容,数字资源贯穿课程🟨,数字素养全面提升👊。使用虚拟仿真,打破课堂界限,实现大型仪器随用随练🦶,提升学生仿真操作能力👩🏿💼。三是强调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统一🍥,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育人模式,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如北京代表队的“重组人胰岛素发酵生产”参赛内容⚫️,校企合作开发仿真平台、交互游戏🦻、动画等资源。教育教学和工艺创新同步🎋,实现产教育人模式新突破。
四🈺、赛事组织的新亮点
科学的赛事规程🏌️♀️、严格的规则执行和高效的服务保障是确保比赛公平🚣🏻☕️、公正的基石。通过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2023 年的比赛组织实施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赛事规范的引导作用👧🏿、信息技术的保障作用以及承办校、参赛师生的主体作用👩🏿🏫,赛事的组织和运行有条不紊🖐,为参赛团队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完善规章制度♿️,推动赛事管理规范化
首次编制完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制度汇编》,弥补了以往比赛方案、 办法、规则等分散🤸🏿♂️、不系统的不足,进一步规范了教学能力比赛的规章制度🤹。首次面向全国开展赛题征集工作,完善题库建设,新征集到600余道赛题⏭,对题库进行了扩容更新,提高了职教战线参与比赛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比赛指南手册,结合规章制度建设,组织专家组、承办校、技术团队等力量编制完成了《参赛指南》《现场操作指南》《评审专家手册》《现场评审要求》《评判组工作手册》《课堂教学展示环节监督仲裁组工作手册》《综合素养展示环节监督仲裁组工作手册》,明确比赛流程、工作标准等👆🏻,进一步提升赛事活动管理规范化水平。
(二)推进信息升级🗑,提高赛事管理精准度
更新“教师赛服务平台”🌔,实现“校—省—国家”三级竞赛体系一体化🚁,支持办赛、参赛、评审业务的全流程线上服务,通过多维度多层级的数据分析,实现数据可视化🤷🏿♀️,可呈现历年参赛教师情况的数据画像;首次搭建教学能力比赛专家库线上管理系统,实现专家入库🧛♀️、专家抽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解决了以往通过线下人工的方式审核、抽取专家,存在耗时、费力、低效的问题🌰;首次实现评审过程智能化,利用AI技术辅助评审专家进行文档对比、视频对比及数据精准量化,有效提升了评审工作效率;首次开发使用面向多用户、具备多功能的“赛事通管理服务系统”,实现赛事承办🧅、赛事信息发布、接待服务等联动化👩🏻🌾,既提高了赛事活动组织实施的效率,也把严了专家接待等的保密关口。
(三)善用评教结果👰🏽♂️,保障参赛作品真实性
首次组织学生评教,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第三方开展学生评教🧝🏿♂️,针对各校参赛教师近3年承担的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随机抽选授课班级学生代表从多个维度了解教师平时教书育人的实际情况🤹🏻♀️,确保参赛作品真实性。从抽样统计数据看🔻♟: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认可程度超过90%🧛🏻♀️,教师一方面注重演示实验、示范操作🧲,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另一方面注重运用虚拟仿真技术等手段辅助教学,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同时,有序穿插教导学生做人做事的内容👍🏼,适度强化师生互动🍺,有效提升课堂效果👨👧👧,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达到94%。
五、赛事改进的新趋向
教学能力比赛肩负着培养良匠之师的重要使命🐦⬛。当前,“强教必强师”成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只有百万职教教师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才能名师出高徒🤷🏼,引领学生真正成为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要坚持把教育家精神融入参赛🏄🏿、备赛🍸、比赛的全过程,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上持续发力生效,打造德技双馨😂、创新协作😺⛴、结构合理的教学创新团队💇🏿♂️,培养造就具有教育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
(一)推进以赛促教🙇🏽♂️,创设培养高水平教学团队的“练兵场”
一是完善“校—省—国家”三级赛事体系,以教学能力比赛为契机,促进校级🛀🏻、省级📇、国家级的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体系建设⏰。面向实战🙍🏽♀️、实践锤炼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专业领域内的教师发展共同体🧗🏻♂️,让教师们能够在切磋砥砺中共同进步🤦🏽;挖掘和培养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老中青三代教师智慧交融、经验传承的良好局面,实现教学能力的整体跃升。二是加强赛事标准建设,基于国家教学标准又高于国家教学标准👨🏽🔬,进一步明确比赛的具体要求,让教师有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引导教师依据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学情🧑🏻✈️,精心组织教学设计🧏♂️,规范编写教案👨🈚️,真正将教学能力比赛的各项要求体现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中,促进赛课融通,打造魅力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充分发挥大赛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推进以赛促学,构建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助推器”
一是完善赛事组织和实施😍,引导参赛团队聚焦真实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要求等,让参赛作品有效体现真实教学🔶,让参赛内容更紧密对接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趋势以及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实现教育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循环,真正体现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实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真正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二是健全“赛—教—学”融合机制,将比赛要求与学生学习需求相结合🧖🏼♀️,“赛”的法子要根据“教”的法子𓀎🫴,“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着重考察教学效果,把促进学生技能发展作为检验重点👃🏼,促进教师深入思考如何激发学生技能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德技并修、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道路,使比赛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效的有效途径。
(三)推进以赛促改🕚,打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加油站”
一是进一步挖掘并发挥好比赛的平台作用,将全国范围内的教学能力比赛提炼为优秀
教学团队展现卓越教学风采的重要窗口,使得广大教师看到“山外青山楼外楼”,找到标兵见贤思齐,比学赶帮超,磨砺教学技艺,提升综合能力。二是不断完善比赛成果的转化机制🙎♂️,系统总结比赛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树立教改实践的典范,引导培养一批职业教育领域的优秀教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三是完善赛后评价机制,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为赛事组织和实施、职业院校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以及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推进以赛促研,建成引领职教教学实践研究的“试验田”
一是善于总结参赛经验,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积极探索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创新育人方式,并将其上升为科学理论😋,形成“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二是以大赛为契机,推动数字化在教🎎、学、管、评、考、就业各个环节的改革走向深入👩🔧🚣🏻♀️,引导广大职教教师适应数字时代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深入研究数字教育对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赋能增值作用,以教育数字化开辟职业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积极推动数字化技术对职业教育教学全生态的深度改革和重塑。三是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有效路径,引导广大职教教师以赛为引领♦️,坚持以赛促改💃、以赛提质▶️,推动赛岗融合、赛课融通、赛证融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教学能力比赛办赛的目的在于实现“以赛促教”,引领示范🌪,以教育家精神锻造良匠之师,从比赛中发现苗子,跟踪研究,精准服务,协同培养,助力成才。要自觉、充分地发挥好教师赛这个舞台的作用,建立健全促进广大教师锤炼本领𓀆、提高能力的长效机制🧓🏻,有效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就全国层面来说☪️,要充分调动基层的工作积极性,探索分区赛制📣,将全国比赛精练为优秀教学团队精彩展示方向;持续优化成果的转化机制🧑💼,总结比赛经验、树立教改典型💪,培养职业教育领域的教育家,重点扶持“榜上有名”的优秀教学团队出版著作,承接课题;探索建立教师发展数据平台🍠,为职业院校教学诊断🤴🏻、教师专业发展♤、职教教育家培育提供数据支持;分层分区建立获奖教学团队优秀教师库🖤,在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的支持下,开展线下巡讲🕙、线上指导等活动,推动形成人人比学赶超🎿,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局面↙️。
文章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wtgjrUkyJsZZpZnuoLkeqg